新财网
国内
公司
国际
视频
热点
社会
历史
教育
保健
偏方
房车
科技
文化
电影
星座
明星
酒店
风景
美食
出行
英超
中超
NBA
其他
一个个数据,勾勒出重庆创新发展成绩单
文 / 新财网    2025年11月25日 09时36分

  “十四五”期间,重庆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围绕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推动142项药品开发和193项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聚焦四大新材料领域打造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本报记者 雍 黎

  600余项重大(重点)攻关项目靶向解决产业链卡点堵点问题304项,市级以上创新基地平台达1297家,“双倍增”行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123家、科技型企业7.56万家,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攀升至974.24亿元……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十四五”以来重庆创新发展成绩单。

  近年来,重庆紧扣国家战略部署,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十四五”以来,重庆在研发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7项关键指标上实现倍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新能源汽车赛道跑出“重庆速度”

  当汽车的定义从“交通工具”变为“移动智能空间”,一场围绕“芯”(芯片)、“魂”(操作系统)、“脑”(智能平台)的产业链竞速已然展开。作为汽车重镇,重庆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明确列为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一家家企业凭借硬核技术突破,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重庆速度”。

  冬季续航打折是困扰电动车主的普遍难题。位于重庆的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从物理层面另辟蹊径突破“冻”点,让电池在极寒中“热”起来。“该技术好比在电芯内部植入一个‘微型加热器’,通过高频脉冲电流使锂离子自身快速、均匀运动产热,实现了电池每分钟最高升温4℃的极速自加热效果。”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介绍。

  重构“骨架”,软件定义汽车成为现实。在长安汽车研究院,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超级数智汽车平台SDA的奥秘。“我们研发了国内领先的‘RateX操作系统’,全球首发产业化中央+区域环网架构,在业内率先实现了‘软硬解耦、软软分离’。”该研究院工程师说,这意味着未来汽车功能的升级迭代可以像手机更新App一样简单快捷,无需改动硬件基础。

  同样,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魔方平台采用了中央计算架构,通过匹配云端大数据应用平台,具备超高算力、超高集成度等特点,为个性化用车体验打开了无限可能。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L2+级“千里智驾1.0”方案,面向第三方整车厂商,标志着重庆在智能网联核心领域已具备对外输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重庆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余林林介绍,面对产业需求,重庆市科技局设立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等“5+8”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支持全市重点企业、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等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在多个关键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蝶变向新”。

  推动生物医药从跟跑到领跑

  一款新药,往往承载着一个群体的希望。

  11月7日,由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基奥仑赛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中国首款获批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难治性或复发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

  “这款新药从研发到获批,历经8年,投入研发资金3亿元。在重庆市科技局重大研发项目的资助下,新药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钱程介绍。

  这款新药的上市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疾病领域的临床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全球儿童白血病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也意味着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基因与细胞高端创新药产业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在加快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方面,重庆不断以“硬科技”为人民送上“暖关怀”。

  除了上述新药,在重庆,还有诸多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涌现。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国内首个全人源银屑病生物制剂“赛立奇单抗”并成功上市,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陆军军医大学开发20余个原研产品,其中2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重庆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次绘制了灵长类动物不同妊娠时期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图谱,为重大妊娠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干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一个个治愈疾病的“暖心贴”。

  “‘十四五’期间,我们围绕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共支持生物医药科研项目310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3.5亿元,推动142项药品开发和193项生物医药技术发展。”重庆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处长刘从军表示,下一步,重庆将聚焦创新药自主创新研发,一体化推进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锻造制造业发展的材料基石

  新材料是制造业的“底盘”,决定着产业的高度和韧性。重庆在先进光电与量子材料、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等领域持续耕耘,众多成果已应用于大国重器与日常科技产品。

  在明月湖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一辆身形巨大却轻巧的一体化车身铸件。“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团队研究人员介绍,“我们攻克了高流动性高性能压铸镁合金设计、大体积镁合金熔体纯净化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新能源车电池箱盖等两个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结构件,对于汽车轻量化意义重大。”

  C919大飞机的机翼、机身等关键部位,用上了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7050铝合金。这种超高强度铝合金相关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封锁。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历经多年攻关,掌握了全流程关键技术,其产品性能稳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大飞机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托举C919翱翔蓝天。

  同时,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微晶玻璃,凭借极高的强度和抗划伤性能,应用于多款高端旗舰手机屏幕,成为消费电子领域关键的“隐形冠军”材料。

  此外,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低碳成套工艺,实现了尼龙新材料的自主可控和绿色生产。在长寿区,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的醋酸乙烯制PVA(聚乙烯醇)成套技术和3S低温水溶特种纤维生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大倒角结晶器技术,成功解决了微合金化钢厚板坯角部微裂纹世界难题;重庆亿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和低膨胀高强度玻璃纤维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聚焦四大新材料领域,重庆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布局实施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夯实了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基础,也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蓄势赋能”。

  面向“十五五”,重庆将如何发力?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下一步,重庆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总目标,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影响力、关键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集群竞争力、创新资源集聚力、人工智能发展综合竞争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Copyright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