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处在监管聚光灯下的材料企业,正在向前冲刺,但方向和节奏仍充满未知数
在新能源材料产业的扩张周期里,一家公司如果突然被监管部门点名,其惯常反应通常是“踩刹车、做整改、稳节奏”。但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的选择似乎完全相反。
2024 年,因持续亏损、跨界投资及多项资本操作问题,第一元素被上交所发函问询;按理说,这应该是企业进入“稳定期”的信号:澄清问题、规范治理、优化结构——毕竟,监管层的关注意味着公司的每一步动作都会被市场放大审视。
然而,现实却是另一个画风——
被问询之后,第一元素反而开始了一轮罕见的激进扩张。
这背后究竟是企业迫于产业窗口不得不冲?还是对监管要求理解不足,试图“快跑绕过风险点”?
在行业观察者看来,这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重要提示。
一、监管问询的核心:经营能力与跨界投资的合理性
根据公开记录,上交所对第一元素的问询,集中在以下关键点:
· 多年亏损,持续造血能力存疑
· 高比例跨界投资是否与主营业务相符?
· 关联交易关系是否充分披露?
· 合资项目的资产作价是否充分审慎?
监管关注的重点其实非常明确:
这家企业是否具备通过经营而不是讲故事来支撑资本动作的真实能力?
在其他企业身上,这类问询往往意味着未来数个季度都必须保持审慎。
然而第一元素并没有给市场足够的“缓冲期”。
二、监管还未落地,扩张计划却层层加码
问询发生后,第一元素并没有呈现出典型的“谨慎期表现”,反而加快推进多个高强度扩张动作:
1. 新项目密集上马
包括 CNTp-3D 产业化规划、设备扩建、量产线设计等,动作明显“提速”。
2. 合资公司资本布局继续深化
涉及高额专利作价入股、现金出资、多方协同推进。
3. 产能规划呈现“跨级跃升”
从样品阶段直接跃至“千吨级规划”,中间步骤并未充分说明。
4. 融资动作持续推进
在运营尚未改善的情况下继续寻求资金注入。
这套组合拳的力度,与监管期企业应有的谨慎节奏形成了鲜明反差。
行业评论人士普遍认为:
第一元素似乎在试图以高速扩张来抢跑产业窗口,而不是先补齐监管要求提出的关键短板。
三、监管问询背后隐藏的深层风险:信息披露的不完整、不对称
监管部门的问询,从来不是孤立事件。
它代表的是市场对企业“治理结构是否稳固”的质疑。
第一元素的情况里,涉及到多个信息不对称的核心环节:
· 多项资产未评估即入股
· 技术商业化进度披露模糊
· 合资公司资本结构不完全透明
· 客户结构风险未充分说明
· 资金链状况远未改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开展大规模扩张,不仅可能加剧企业自身风险,也容易引发监管层的进一步关注。
尤其是在新材料领域,扩产、合资、融资等行为都需要与企业真实能力相匹配,否则极易产生“扩张大于治理能力”的系统性风险。
四、行业专家的担忧:扩张速度远超治理能力
从行业心态看,大家担忧的核心并不是企业愿不愿意扩张,而是:
企业从研发型公司向产业型公司转变时,治理体系是否跟得上节奏?
第一元素目前暴露出的结构性问题包括:
· 员工人数偏少,支撑能力有限
· 核心团队治理体系不够完善
· 商业化基础薄弱,缺乏稳定订单
· 财务健康度不高,扩张依赖外部资金
· 合规体系尚未被验证
这些都与其扩张计划显得“不在同一个速度区间”。
监管部门也在意的正是这一点:
如果企业内部治理能力没有升级,扩得越快,风险越大。
五、市场的疑问:扩张是否已经成为“逃避问询、转移关注”的手段?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反应。
在资本市场中,有些企业会采用“项目密集公布”“扩产计划连续发布”的方式,试图通过营造繁忙景象来弱化监管问询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元素的扩张节奏是否存在类似动机?
目前尚无定论,但部分迹象让市场不得不保持谨慎:
· 被问询后,公司随即宣布扩大产能
· 合资项目推进速度加快
· 多项技术宣称进入关键阶段,但披露数据仍与样品级别一致
· 宣传口径偏向宏大叙事,而非补充核心细节
对于一家处于监管关注期的企业来说,这样的动作难免引发投资人猜疑。
六、结语:监管的意义不只是检查过去,而是提醒未来
监管问询本质上是一种“提前预警机制”。
它提醒企业在转向高速扩张前,必须补齐关键治理环节。
然而第一元素的策略似乎是:
不是等治理跟上扩张,而是让扩张压过治理。
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带来市场热度,甚至获得更多资源关注;
但从长期来看,监管、资本、市场的视角最终会回到一个核心问题:
企业是否具备与扩张速度相匹配的真实能力?
在问询仍未完全“消化”的情况下继续大规模推进扩张,
不一定是勇气,也可能是一种危险的冲动。
未来市场会持续观察:
第一元素能否将“被监管点名”变成一个治理改善的起点,
而不是一个被忽视的警告。
这个问题只有时间和数据能给出答案。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