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网
国内
公司
国际
视频
热点
社会
历史
教育
保健
偏方
房车
科技
文化
电影
星座
明星
酒店
风景
美食
出行
英超
中超
NBA
其他
村民告别“看天吃饭”,迎来“柿业飘香”的好光景
文 / 新财网    2025年11月06日 09时45分

  霜降时节,广西平乐县群山环抱,连片的柿林红遍山头。柿红如霞、香气四溢,串联起一条从田间到车间、从农户到市场的致富链。平乐,这个全国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正以产业振兴的步伐,走出一条由“看天吃饭”到“智造赋能”的崭新之路。

  在二塘镇牛角村,柿农黄桂生家的院子里,电动削皮机嗡嗡作响,削好的柿子整齐排满木架。靠着9亩柿树和每天外购的1万多斤鲜果,他家每季可生产3吨柿饼,年收入十几万元。

  “以前晒柿饼全看天气,现在有电烤房,再也不怕回南天。”黄桂生指着院角的3间烤房和百平冷库说。2020年,他投入35万元建起标准化烘干房和冷库,从此告别“靠天晒”的不确定。

  五年间,这个曾靠传统晾晒的农户,通过电力改造与加工提效,人均月收入从五千元跃上万元。如今,牛角村家家户户都在“柿子经济”里尝到甜头。

  牛角村辖14个自然村、1900多户人家,种柿面积达6000亩。曾经,“百家饼、百种味”让品质难以统一,价格不稳、销售受限。2021年,返乡青年欧志辉当选村支书后,带领村民制定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2022年,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成,冷链仓储、标准烘干车间一应俱全。

  “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集团平乐供电局同步推进电网升级,农村户均容量由2.06千伏安提升至2.97千伏安,仅牛角村就新增25台变压器,为柿饼加工高峰期备足“电马力”。电力稳定、产业提质,村民告别“看天吃饭”,迎来“柿业飘香”的好光景。

  “我们村人均靠柿饼能挣一万多元,‘房子车子靠柿饼’不再是玩笑。”二塘镇党委副书记黄俊文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22年的5万元增长至今年的30万元,未来随着深加工项目投产,还将持续攀升。

  清晨六点,沙子镇永强果业柿饼交易市场已人头攒动。批发商、客商、农户汇聚一堂,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东北批发商徐江自2001年起每年都来平乐收货,如今年采购上千吨,“这里的柿饼品质稳定,冷链发货快,十天内就能运到东北市场。”

  在产业延链上,平乐正以电力赋能推动深加工转型。桂林裕康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扩容冷冻库、增设3条新生产线,广式糕点、柿子奶茶等系列产品即将上市。“供电局新装了一台1600千伏安的变压器,容量翻了五倍,为新项目上马提供保障。”公司总经理刘银乐说。

  电力的持续“加码”,让平乐柿业驶入“智造”快车道。桂林国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柿界”生产基地运用AI智能系统,实现从清洗、烘烤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供电局提前办电、定期服务,确保智能化生产线稳定运行,使1500吨鲜果变身为冰柿、柿片等热销产品,远销海外。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柿子产业升级的“硬支撑”,那么电力保障就是产业发展的“稳底盘”。

  在广西“柿业”版图上,除平乐之外,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同样以“月柿”闻名全国。

  10月25日,在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里,第二十二届恭城月柿文化活动季热闹启幕,漫山柿红、歌舞飘扬。活动期间,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恭城供电有限公司党员服务队连续多日深入村寨排查隐患、检修线路,保障节庆“电力满格”。

  在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车间,烘干房昼夜运转。“供电稳定,我们现在能24小时不停产。”董事长陈丽华介绍,今年企业用电量接近70万千瓦时,产能提升至2吨,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远销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作为“中国月柿之乡”,恭城县月柿种植面积25.67万亩,年产量近95万吨。自2020年以来,恭城供电公司累计投入3亿多元实施农网改造,新建及改造线路近300公里,新增变压器82台,并推行网格化台区管理,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电力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大对桂林地区的电网投入,推动平乐、恭城等县域电网升级,为柿子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从清晨繁忙的交易市场到智能化生产车间,从瑶乡的文化节庆到农户的红火日子,广西柿子产业的红火背后,是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平乐的“致富果”、恭城的“文化柿”,正以科技、电力与创新为笔,绘出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亮丽图景。

Copyright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