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全国首单崩岗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在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上成功签约。
签约仪式上,上犹县人民政府与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完成上犹县通过崩岗治理新增耕地指标21.56亩交易,交易金额344.96万元,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当地水土流失治理。这是江西省在生态治理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南方崩岗侵蚀地区探索出“治荒增地、以地生金”新路径。
上犹县有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的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81.8%,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该县系统推进“两山”实践创新改革,将水土保持作为放大生态优势的关键举措,投入12亿元实施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开创了“三治同步”“五水共建”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48平方公里,园村清洁小流域被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该县在去年落地全国第二单、中部省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及全省首单2亿元VEP绿色金融贷的基础上,以改革破题、先行先试为导向,积极探索“崩岗+新增耕地”治理模式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聚焦全县300多座有危害风险的崩岗,按耕地补充要求在油石乡清溪村率先启动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新增耕地项目。同时,建立省、市、县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水利水保与自然资源部门协同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坡度25度以上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坡度25度以下区域实施土地开发,共计治理崩岗14座,综合治理面积87.15亩,核定新增耕地指标41.556亩,其中崩岗治理形成耕地指标21.56亩。
生态治理的成效直接催生了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围绕“一核一带五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聚焦打造全国首个森系主题旅游度假目的地,上犹县加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在赣州市率先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真金白银奖励企业发展。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催生了一批森系民宿新场景新业态企业,形成滨湖岛湾、奇山胜境等六大主题民宿集群,一幢幢不同风格的民宿,散落在上犹森林的各个角落,与大自然的美景巧妙融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目前,建成运营草山宿云间、贝壳·揽山居、九曲·龙溪谷等高品质民宿61家,2000多张床位承载着都市人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此外,上犹县深挖农耕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等乡土基因,让民宿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形成一点一处景、一片一风光、一面一天地的森林康养全域旅游新格局,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体验。
为让生态优势加快变为发展胜势,上犹县在2023年出台民宿扶持、赛事补贴、“引客入犹”奖励办法的基础上,今年“五一”前夕又推出“高速免费行、公交免费坐、景区免门票”等提振消费政策,配套出台企业扶持、商圈升级、首店引进、促销激励、文旅引流、民宿培育、酒店留客、演艺经济、文创研发、展销推介、品牌奖励等15条硬措施,既让游客游玩尽兴,更让游客消费满意,助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王世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