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网
国内
公司
国际
视频
热点
社会
历史
教育
保健
偏方
房车
科技
文化
电影
星座
明星
酒店
风景
美食
出行
英超
中超
NBA
其他
湘赣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29日 10时21分

  本报记者 魏依晨

  日前,在湖南湘江新区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依托中南大学技术力量开展新材料攻关;数百公里外的江西省萍乡市公司生产线上,一项源自长沙的研发成果即将落地量产。这种“研发在长沙、转化在萍乡”的科创“双城记”,正是湘赣边新材料现代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探索飞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

  产研院是萍乡市人民政府与中南大学联合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自2025年3月正式揭牌以来,产研院创新性打造了“一院两地多所N基地”的运行模式,设在长沙的飞地科创中心是产研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研院副院长张蕾介绍,产研院一方面在长沙布局研发前端,充分利用其人才与创新资源密集优势,另一方面在萍乡集中布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落地,最终构建起“前端在长沙、后端在萍乡”的协同创新链条。

  “中南大学博士贡太敏团队的‘玻璃纤维用高性能涂层排丝’项目,是‘飞地研发+本地转化’机制的典型代表。”张蕾介绍,在玻璃纤维生产中,普通排线在高温、高速、强腐蚀的玻璃液环境中极易磨损,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这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直接关系到玻纤产品的均匀性和品质稳定性。

  贡太敏团队瞄准这一痛点,在长沙飞地科创中心开展技术攻关,大幅提升排线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使其“服役”寿命成倍增长。在长沙完成技术攻关与中试验证后,该项目拟签约落地萍乡芦溪县,预计年产值超2000万元。这不仅将实现技术的跨区域转移,更直观印证了“飞地研发+本地转化”机制的高效运转成效。

  “目前,产研院在长沙飞地科创中心布局了十大研发中心,累计引进高校专家人才42名、高端创新团队24个,推动龙发新材料高端发热体、深圳光钠新材硬碳负极材料等项目落地萍乡。”张蕾说。同时,萍乡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作用,已汇集科技成果超50项,对接企业技术需求超20项,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保障‘飞地模式’运行,萍乡市科技局协同各部门强化政策供给与服务支撑。通过落实科技副总、人才公寓、成果转化后补助等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双地联动’。”萍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郑锐说,此外,产研院积极探索“拨投结合”机制,拟将支持资金转为项目投资资金,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推动形成“科研—转化—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长沙研发”到“萍乡制造”,萍乡正以产研院为引擎,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Copyright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