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网
国内
公司
国际
视频
热点
社会
历史
教育
保健
偏方
房车
科技
文化
电影
星座
明星
酒店
风景
美食
出行
英超
中超
NBA
其他
青海西宁筑牢低空经济发展“数字底座”
文 / 新财网    2025年09月29日 10时19分

  一排排白色风机在绵延不绝的山脉上随风转动,戈壁滩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泛起点点银光……拥有“水丰、光富、风好、地广”自然禀赋的青海,正凭借“绿电+绿色算力”发展优势,受到众多科技企业的青睐。多个智算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低空经济产业也乘势而起。

  9月26日,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正式发布。未来各方将共同推动该平台与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治理、生态监测、智慧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融合,让低空经济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西宁独特的地理环境、重要的生态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试验田’。”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理事长车进军看来,“西宁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全国高原、山区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低空航行管理提供了系列方案和‘高原模式’。”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铁塔”)总经理梁浩表示,该平台的发布是青海省低空经济从基础建设向场景赋能跨越的关键一步,青海在生态监测、应急救援、智慧文旅等方面的低空需求独特而迫切,未来需要有更多适应高原环境的低空经济技术产品落地,为青海省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筑牢低空经济发展“数字底座”

  据了解,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分为调度中心、数据中心、事件中心、算法中心等多个运行界面。其中,在调度中心界面可以看到无人机起飞的实况;算法中心可显示交通管理、植被检测、安全识别等多个低空应用场景数据的提取情况;资产管理中心则汇集了无人机设备的产权、飞行状况以及飞行数据记录等。

  “通过AI智能算法,可以处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同时,根据AI算法自动分类和预警,基本可以做到‘一网统飞’。”西宁市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建设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的目标是覆盖全市域的低空服务网络,通过数据中心、算法中心和移动端的应用,提升西宁市低空飞行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支撑。西宁市测绘院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为筑牢低空经济安全发展的“数字底座”,西宁市已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覆盖西宁市全域7660平方公里及海东西部区域,实现全市米级、分米级、厘米级三级北斗定位服务全覆盖。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该测绘院拥有西宁市三维模型数据、全市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重点区域1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高分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与电子地图数据基本实现半年一更新。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动态监测、耕地保护及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我们还统筹布设30个无人机机场。”上述西宁市测绘院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无人机机场已实现对城市核心发展区域的有效覆盖,可全天候响应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常态化采集需求。

  在此次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发布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塔”模型。青海铁塔行业经理牛海涛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该塔周边既搭载了智能充换电柜,又搭载了算力服务设备,塔上的无人机机巢,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充电续航、算力数据服务以及其他服务。

  “‘数字塔’拥有充裕的挂载空间,可在不同高度挂载各种终端设施,既能为打造低空飞行器起降场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也能为挂载通信、导航、监视、反制、气象等设备提供信息基础设施保障。”牛海涛表示,为推动西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此次青海铁塔快速响应,通过四十天时间将30座“数字塔”建设完成。目前青海铁塔在青海全省已有近1.4万座通信基站,下一步计划将更多的普通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深化低空战略布局,为低空经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因地制宜探索应用新场景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青海的区位价值突出——地处西北腹地,既是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重要落点,又依托丰富的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构建起零碳数据中心集群,为算力产业提供稳定且低成本的能源支撑。强大的算力支撑使得飞行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运作,并助力低空经济的各项技术创新。

  “在应用方面,青海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优势尤为显著,低空空域广阔,且人口密度低、净空条件优良,为无人机飞行、低空物流等活动提供了安全的空间载体。”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青海涵盖了生态监测、高原物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元应用场景,与“东数西算”枢纽形成的算力支撑联动,可构建“空天信息+算力+场景”的特色发展生态。

  例如,生态保护方面,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可以通过低空监测模式,解决对重点区域大尺度远距离巡护监测难点,提升当地生态保护的效率。

  在应急救援与物流运输方面,低空技术可以弥补高原地理局限性,如通过无人机侦察灾情、引导救援等;偏远牧区通过无人机配送等方式,解决医疗资源通达难题;此外,青海省拥有高比例的清洁能源电力网络,低空经济在光伏发电巡查以及风机检测等方面大有可为。

  不过,青海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也仍有部分难题待解。“无人机在高原地区面临着更复杂的飞行环境。”中科星图首席科学家孙俊表示,“在高原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一大挑战是气候,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无人机在续航以及适应能力方面,都需要比平原地区强很多。”

  据了解,当前已有无人机企业针对高原地区的适应性飞行做研发测试。

  在梁浩看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需要协同发力,将青海发展低空经济的宏伟蓝图细化为精准的施工图、壮美的实景图,共同培育繁荣产业生态,让低空经济的高原画卷徐徐展开。

Copyright © 2008-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